瓷器的鉴定流程
发布时间 2014-02-23 浏览 49787 次
克服色彩漂浮的弊病。(参看真仿比较)又如成化斗彩文饰中“花无阴面,叶无反侧”(参看:明成化斗彩折植菊纹杯);画人物衣纹不加渲染,表里不分,如着单衣(参看:明成化斗彩婴戏纹杯)。这些微妙的时代特点,往往为后世仿造者所忽略。至于施彩工艺的演变,如成化斗彩中独具的姹紫色(参看:明成化斗彩花蝶杯,斗彩葡萄纹齐箸小碟)和不施黑彩(用黑彩勾勒轮廓线最早不应早于正德);明代及清初红彩均为深枣皮红色;明代绿彩多显黄绿色;粉彩是于康熙中晚期才出现的;此类知识必须具备。另外,纹饰图案所表现的画风和笔法,也特别值得注意。如后仿清前期珐琅彩、粉彩、五彩、斗彩等器物,运笔常显拘谨、幼稚、生疏、滞断,或图案层次不清,无生动感(参看真仿比较)。还有的纹饰过于细腻,亦足以引起我们的怀疑。

   胎釉方面,胎为骨,釉为衣。鉴别胎质时,可从器足的无釉处入手,注意胎土淘炼的纯净与烧结的缜密程度。因时代淘炼方法有别,明代以前较之清代、民国,胎土中含金属杂质为多。如著名的永宣细砂底器,露胎处可见金属自然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