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圣主得贤臣颂、博古、饕餮及四艺雅聚等。上述题材大致分为山水、人物、瑞兽、花鸟、书法及图案等几类。
山水类图案早期流行披麻皴法,中晚期除多见斧劈皴法外,还应用西洋画法借鉴光线的强弱来体现阴阳面。它充分证实清初山水画皴法较为见长,尚有宋元遗意。清朝山水画面一般绘工精美且数量较多,古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之说由此可见一斑。早中期人物画面高大、用笔豪放,晚期则趋于清秀。人物面大多为侧面。整体比例协调,绘工精致,简练清晰。仕女发髻高耸,脸庞丰满,眉似弯月,唇如朱点,端庄稳重,姿态婀娜多姿。余者人物线条明快、劲捷,大多见于轮廓线内轻点口目,少数涂染面部。婴戏图一改明代流行的武戏,盛行文戏画篇。此时着重于人物状貌和神情的表现。其形象的概括和提炼达到了不可再简的地步。对此我国老一辈古陶瓷研究专家童书业先生曾这样评价:“清初的花纹最为精工,人物多作细笔,康熙以人物为著,康熙青花高过雍正。”瑞兽形态逼真,较之明代更为写实。有的加绘嘘气喷雾纹样,更衬托出异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