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北京传统工艺雕漆
下一主题:明清时期漆器分类
“点螺”漆器是在螺钿漆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在宋代开始发展与成熟。元代镶嵌螺钿的技法已经相当的成熟。至明末清初成为名符其实的“点螺”漆,同时也进入了炉火纯青的巅峰期。
“点螺”是螺钿镶嵌的一种技法。“点”是技法,“螺”是材料。螺是蚌壳的五彩内层所切割成的薄片,再刻制成山水、人物、花卉、草虫、鸟兽等平面形象,然后再放在细砂上磨得薄如纸张,底面上还涂上一层色漆,以增加螺钿片色彩的美丽,其中名贵的还镶有金片、银片、金丝、银丝。
这些薄螺钿和金银片往往很小,镶嵌时用漆“点”在胚胎上,故名“点螺”。薄螺片用胶漆按事先设计好的图案、文字依次点上去,全都粘好之后,候其干固,于面上再涂一层色漆,待漆干燥,便进行打磨,将螺钿花纹上的漆磨去,就显出了螺钿和金银片拼成的平正的图案了,在光线的照射之下五彩缤纷,闪烁变幻绚丽异常。
明清两代,扬州是“点螺”漆器生产的重要基地,明末清初达到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