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籍残破情况严重 10万古籍1人修
发布时间 2014-04-15 浏览 50134 次
只有二三页。谈到就业形势和就业待遇,她的神色十分黯淡,“我们2002年第一批毕业的同学大部分进了图书馆和博物馆等对口单位,但也有一部分就业不太理想。待遇就更不用说了,谁让我们只是技校毕业的‘修补匠’呢!”

“杨莹们”的就业问题和待遇问题,似乎成为高等院校不愿开设古籍修复专业的理由。张小平认为,这也反映出我国图书馆普遍对古籍保护不重视的状况———宁愿建新馆或数字图书馆,也不愿把钱花在“修书”上。

2003年,文化部曾下发《关于开展培养古籍修复人才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北京、上海、江苏三省市开展培养古籍修复人才试点工作。张小平说,试点工作进展情况不甚理想,“试点工作尚且如此,想在全国大范围培养古籍修复人才,其难度可想而知。”

同样是文明古国的埃及,硕士、博士从事古籍修复工作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此次论坛会上,埃及开罗大学考古学院古籍修复系主任摩那博士介绍说,从1979年开始,开罗大学考古学院专门开设四年制本科的古文物修复专业,并设有硕士点和博士点。摩那说:“心灵手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