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玉龙鉴定三要点
发布时间 2014-04-18 浏览 49543 次
比历代玉龙使用各种琢玉技术更繁多,构图更繁复的现象。这与清代满族统治阶级特殊的欣赏习俗、艺术观有关。我们不难发现,清代无论是丝织工艺,服饰工艺、雕漆工艺,金银工艺,都有繁复到极致、甚至繁琐的特点"至于玉龙上的繁琐现象,这也与琢玉技术在数千年积累下,达到了无所不能的、登峰造极的程度有关。玉龙既为天子的象征,那么在它身上集中大量、甚至所有的工艺技术作一番炫耀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此,清代玉龙的圆雕、浮雕、线刻、隐起、减地、打磨、抛光等等工艺,都呈现出丝丝入扣,无可挑剔的境地,就连在历代玉龙(包括其它玉器)身上经常能见到玉材开料阶段留下的切割痕,也很难找到,反映了清代统治阶级对玉龙制作上的无比苛求。

  第三,清代玉龙的造型艺术往往给人以纷繁杂乱,无从归纳的感觉。其实,这是清代在发展主流玉龙的同时,又极大地开发了仿古玉,特别是彝器上各式龙纹的借鉴相再创作的缘故。

  主流玉龙的造型特征,文物界都比较熟悉:须长发乱,老态龙钟。我们几乎不用多加琢磨便能知道它们的归属。虽然

1  2  3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