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西汉龙凤纹玉佩的时代
下一主题:玉器的挑选与辨伪
构筑大芬村油画生态的还有着数以千计的画工画匠们,他们的画笔连同生活一起隐身于大芬村的画厂内外,休戚相关。
曾瑞平,26岁,学画十年,现在在集艺源做画工,按时上下班,月收入2000-3000元不等。问及有无自己开画廊的打算,曾说,还是给老板打工比较稳定,“那么多画廊,其实生意并不都好,靠油画轻松挣钱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唐子林,18岁,江西女孩,三个月前高中毕业后慕名来到大芬学画,因为读书时有过水粉画的底子,上手比较快,但老板定的规矩是,两年之后才能拿工资,现在的她每个月还必须掏出三四百的食宿费。
更多的熟练画工不满足于工资,而是选择自己独立门户,临时寄居在大芬村里,从画廊老板那里接定单加工。张军和女朋友租住在临街二楼的一间30多平方米的屋子里,画室名为“天屋”,“天代表梦想遥无止境。”虽然每个月两个人靠加工定单只有2000多元的收入,除去生活开支,所剩无几,但创业的梦想依然支撑着这对年轻人执著地坚守着。
这时的大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