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浅谈郎窑绿釉瓷鉴赏
下一主题:古陶瓷传统鉴定法的评
一、此尊的口沿白釉,紧密的照在胎骨上,光亮而干净,此为疑点之所在。据我上手的郎窑实物和标本得到的体会:郎窑器物的口沿处都应该有一层“粉白状”的釉层,再釉层中并伴有大小不一的“黄白色”破泡。这是康熙时郎窑器未达到明代永乐、宣德红釉时的“灯革寇”的效果而人工浮于胎上的。而反观此尊,口沿过于白净,且无破泡,实乃疑点之一。
二、此尊釉色绿中泛黑,浮光泛于器表,釉子与胎体结合的不够紧密。此乃疑点之二。真品郎窑绿釉作品的釉色,往往釉面显得很凝厚,绿而泛灰,并不是黑。釉面的玻璃质感很强烈但并不浮于器表。
三、此尊的造型,和康熙时制品的形状有大小的差别。首先其口径过大,而颈部又较康熙时为短。其次,尊的腹部过于丰满,口沿与肩部的过渡不够自然,似有一种舒展未开的感觉。
四、此尊的开片过于紧密,违背了康熙时疏密有序的感觉。
五、此尊近足处无康熙时郎窑“郎不流”的现象,显得太过规整、整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