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火烧,有人认为是入土后受沁而变白,我较偏向于火烧使玉色发白。闻广先生指出,玉石“加热至600℃以上,玉块表层变为棕黑色,及至800℃以上则褪色发白,且透明度明显降低”。保存完好的鸡骨白玉表面光滑润泽,有些器物表面可见火烧时的爆裂痕,有些鸡骨白玉色虽不匀净,但色阶之间变化自然,未有明显的颜色反差,而新仿之鸡骨白玉,玉质与良渚真玉不同,带有一种如大理石般的纹理,这种纹理在良渚古玉中不见。其次,新仿鸡骨白玉可能系酒精喷枪之类的工具喷火烧就,玉石骤受高温,爆裂痕显得过于生硬,没有良渚古玉瀑裂后入土数千年的老旧感,这一点须大量观察实物,细心品味后方可体会。另有很重要的一点,新仿鸡骨白玉往往受火不匀,整器呈现出色块斑驳的感觉,在一件仿鸡骨白玉器上,可见到一些未经火烧的淡绿色斑块,十分刺眼,给人的感受是整器仅表面薄薄一层为白色,而不象真鸡骨白玉那样浑然一体的“白玉”质感。
除玉质之外,造型也是极重要的一环。有些仿制者创造了许多别具一格的新造型,比如150厘米高的玉琮、三角形玉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