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仿制"造假辨识:没有"母本""死无对证"
发布时间 2014-07-12 浏览 50049 次
藏圈子里的人常常会议论到诸如以往张大千作伪石涛石溪、刘伯年仿华新罗以及江寒汀假造虚谷作品之事(据史料记载,米芾、郑板桥、任伯年等等也做过此等事)。我以为这些都属于书画历史上“仿制”造假嫌疑的“成功”(指蒙骗了许多行家)先例,只是现时期“仿制”作伪行为似乎更为“普遍”、欺诈性色彩更浓重,尤其是当今一些名家嫡传弟子或亲属介入此造假行动后,着实已让许多鉴藏人士甚至行家吃尽了苦头。

  既然“仿制”造假也是专门针对书画鉴定习惯性工作方式的一种“挑战”,那是不是意味着我们所面临的辨识举证工作真的“无能为力”了呢?其实不然。我个人的实践体会是以“归类举证法”就能取得鉴定的主动性,且一样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其基本原理是,造假者(或造假团伙)即便仿造某名家(或某些)赝品的水准很高,但他们绝不可能仿得到与真品丝毫不差的程度,真品与赝品之间不但艺术品质上会有或多或少的差异,而且仿制者个人(或数人)的笔墨习性以及一些艺术内外的“细节出入”也必然会显露在成品之上。具体的证伪工作可从这样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