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玉臥獸形硯滴
下一主题:怎样拍摄古玉
我在研究明代玉器时发现,其早期(洪武、永乐等朝)与晚期(万历及其前后时期)的玉器在形制、装饰及形象上出现了摹拟古代玉器做工和造型,由此发展起来形成一种社会风潮和艺术倾向。其时的碾玉名家就是苏州的陆子刚,流传下来的子刚款玉器真赝难分,是一个很难解开的历史谜团,尚有待辩证。到了清代,经历了康熙、雍正两朝的整顿和开创,终于酝酿成康熙、雍正及乾隆等三种艺术模式,在形式上、工艺上与明晚期好似不同,但其指导思想与艺术方法却很相近,明清两朝玉器均表现出明显的崇古、仿古倾向。不难看到明清两朝玉器艺术的共性与个性并存的状况,还可看到其发展变化的轨迹。史实证明,元与明、明与清之间,或者元、明、清三代之间的玉器分期都不可避免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