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粗制滥造的《四阿罗汉
下一主题:叶宝捷国画集出版 作
此画像中,两侧厅堂规模基本相当,反映出双方的经济地位相差无几,是汉代婚姻中门当户对观念的直观体现。在经济地位、社会地位相当的背景下,双方易于形成较为平等的关系。此幅画像中,能感受到男女双方平等的气息,应该有两家经济条件近似的因素。
画像中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男方厅堂右侧,刻画母鸡喂食雏鸡的场面,惜子之情,殷殷可见。喂食图景与“亲迎”的婚礼仪式是有内在联系的。两汉时期,人们结婚的一个重要目的是生育、繁衍、传宗接代。汉人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小农经济下,劳动力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条件,人丁的兴旺,香火的延续,是家庭、家族实力的保证,对于维持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桓谭把“子孙众多”列入“五福”(桓谭:《新论辩惑》)之中,汉镜铭中也多见诸如“宜子孙”、“子孙益昌”、“保子宜孙”等吉语,体现了汉代多子为福的观念。另一方面,幼雏接受母鸡喂养,承受养育之恩,当反哺,当报恩,实则亦含教化孝道,敦促家庭和睦之意。汉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