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本的两种涵义
发布时间 2014-09-04 浏览 50404 次
国初,还有一些高水平学术著作仍雕版印刷,很具备学术资料性,但也不能列入“善本”之中,原因仍是时代太近。可见,真起作用的只有一个,即历史文物性,是“一性”而不是什么“三性”。此外,“九条”中成问题的也不少,如以乾隆时作为善与不善的界限,说乾隆及乾隆以前流传较少的印本、抄本为善本,殊不知清刻本中真正难得、堪称文物的书,一部分在清初,多缘涉及怀念故明而遭禁毁;一部分在道光、咸丰时,则由于当时作为文化中心的江、浙等地所刻书板受太平天国战事的影响而被毁。乾隆刻板虽毁,但印书已多流传,道、咸刻板则印书无几,故板毁后遂成罕见之晶。

为了避免今后再发生纠缠,我主张索性把所谓“善本”区分为两种涵义:

(1)一种涵义是凡成为文物的古籍都是善本。宋刻本,元刻本,明嘉靖以前刻本,明活字本,明抄本,清前期旧抄本和有价值的稿本、批校本,清人就视为善本,今天当然更是善本。明万历以后少见的和印制精美的刻本,清代少见的或印制特别精美的刻本、活字本,民国时特别少见的刻本,以及清中叶以后少见的抄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