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缺乏足够的外在(地质地貌条件)的影响力,从而形成了一种“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娇贵外表。根据笔者观察,此类情况在同类出土玉器中并不鲜见。这就告诉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皮壳和包浆,并不能囊括所有出土古玉的状况。也就是说,不能以僵化的观念来看待古玉的“旧气”。有些商周玉器,虽然在视觉上不能给人一种熠熠生光、“宝光”饱满的感受,但其本身所表现出来的油亮滑腻、晶莹剔透的光泽性状,还是非常显然地烙下了远古时代的印记。因此,用皮壳和包浆的传统观念来衡量一件玉器的时代特征和真伪是远远不够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脱离了玉材、器形及纹饰、工艺等特点的综合鉴察,而是仅仅偏执于一种概念化的表面特征,一叶障目,那么,造成对真古玉的误辨误断也就在所难免了。
三、关于纹饰与刀工。标准的器形加上标准的工艺手法,是我们对古玉断代的最好的依据之一。说到商周玉器的纹饰工艺,“勾撒法”‘浅浮雕”“一面坡“臣字目”“减地”“压地”手法突出耳、目、头、足的形体轮廓,以阴、阳线表达细部,以剪影式风格体现动物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