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烈变迁的乌兰巴托: 新的中国街,旧的华人墓
发布时间 2014-09-12 浏览 50600 次
 旧时蒙古历史地理学之琐细、精准,刻印着当年史学家、尤其是俄罗斯东正教传教士行万里路的真切坚实。3日、4日,本报“重走中俄万里茶道”采访团的旅程经验,与此正相吻合。

  这一路,经过了扎门乌德、赛音山达。当年万里茶道上的名地,现在依然是这条路上的名地,因茶路而生,继续在当代成长:扎门乌德是重要的边境口岸,与中国的二连浩特相对;赛音山达是东戈壁省首会,蒙古第四大城市。

  路变了,路线却没变。面貌变了,本质却没变。车行于旷野,有一辆火车与我们并行,不远不近,不离不弃。

  这是中蒙俄国际铁路上的一列货车。1956年1月4日,中、蒙、苏三国政府联合发表公告,宣布北京—乌兰巴托—莫斯科铁路建成,三国国际铁路联运正式开通。我们见到的,正是这一条铁路。它也循着当年的张库大道,与公路平行,成为今天中、蒙、俄来往最繁忙的一条货运大道。

  因茶路兴,因时局变

  乌兰巴托建城于1639年,晚于呼和浩特,在经济、文化、宗教地位上,曾从属于呼和浩特

1  2  3  4  5  6  7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