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善本:紧捂黄金屋
发布时间 2014-10-10 浏览 50654 次
质、墨色都很容易辨认,要仿造需要很高的技术。

  “比如一本明刻本拍价10万元。如果想仿冒这样一本书,至少要请十几个工人,刻上两三年。而且其对工艺的要求相当高,比如明代的纸张根本无法弄到。仿冒者也必须有相当深厚的古代文化素质,不然连看都看不懂。这样下来,造假的成本比书价要高的多。”崔尔平说。

  “当然,像信扎类确实有仿冒现象,但是,以往的书信绝大部分都是毛笔书写,相当随性,仿冒难度也颇高。”

  崔尔平上世纪80年代曾系统地梳理过民国时期的名人手札,据他介绍,名家书札造假很容易识别,从纸张、笔墨、用印、书法到书札的内容,造假者会露出不少破绽。

  变现能力较差

  收藏古籍时,一定要先学习相关知识,比如要了解某个年代出版过什么代表书籍,这个年代的纸质、字形、油墨都有何特点;原刻本、影刻本、复刻本等不同形式的古籍应该是什么样子。当然,光有这些也不够,还需要多看细看。另外,还要多向行家请教、参加展览会、拍卖会了解行情。

  对于初入门者,

1  2  3  4  5  6  7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网站统计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