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赝对比话古玉
发布时间 2014-10-27 浏览 50121 次
又一股仿古风潮。明高濂《燕闲清赏笺》道:“近日吴中工巧,模拟汉宋螭钩环,用苍黄、杂色、边皮、葱玉或带淡墨色玉,如式琢成,伪乱古制,每得高值。”陈继儒《小窗幽记》云:“今之人,如货古玩于时贾,真伪难知。”也间接说明了市场的混乱。出土和传世的明代仿古玉也时常可见。降至清代,仿古玉达到了历代的顶峰。清中期时,乾隆帝嗜古入迷,不但罗致大量古玉,还令宫廷工匠仿制古玉,在其身体力行下,此后,尤其是清末民初,仿古玉成批生产,流传后世,给现今的鉴定和收藏造成了一定困难。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一轮的制假狂潮掀起,并且愈演愈烈,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上起新石器时代,下至清代,无不仿制,辽宁的锦州,陕西的西安,河南的南阳,安徽的蚌埠,江苏的苏州、扬州,浙江的余杭等,都是古玉仿制的中心,且地域特色鲜明,如东北仿红山玉器,江南仿良渚玉器,西北仿龙山、齐家玉器,中原仿商周、两汉玉器等。由于从事古玉研究工作的关系,时常有爱好古玉的朋友将收藏品拿来鉴定,其中绝大多数为现代仿品。在林林总

1  2  3  4  5  6  7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