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春拍当代艺术市场十大现象解析
发布时间 2014-11-23 浏览 51819 次
佳士得仇晓飞的“学习三号”以52.4万港元出售,是预估价高位的5倍以上;他的《看眼睛》在传是拍卖以126万人民币高价拍出。王光乐《午后》在瀚海拍出58万,宋琨在传是也拍出了40几万。陈可的《梳子》在瀚海以82.8万成交、吴海洲32万。康海涛《树丛》在匡时拍出40万、韦嘉的《48小时》拍出75万;均以超出估价成交。这都显示今年春拍在75年前后出生这一代艺术家的作品反而有稳中上升的良好势头。

现象五:价值导向,市场日趋理性审慎

经过08年金融风暴後的沈淀与调整,藏家受到教训变得越来越理性,开始懂得在市场上寻找价值定位清晰的作品,市场逐渐有变成业内人士所谓的行家市场的趋势。藏家慢慢明白,今天的市场是对过去二十年当代艺术作品价值的价格体现。再加上新收藏家数量增多,作品更为稀缺,有艺术史定位的艺术家价格必定上升。所以,如常玉、赵无极、吴冠中这样高度的中国现代画家,都续创新高。赵无极依然是海外华人所爱,作品《2.11.59》在佳士得夜场以4098万港币成交拨得头筹。而《14.11.63》也以3874万港币位居第二。

1  2  3  4  5  6  7  8  9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