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民俗:荡秋千和簪花|民俗审美
发布时间 2014-12-03 浏览 57743 次
白蔓菁黄。村中女儿争摘将,插刺头鬓相夸张。”村中女子将棠梨花作为发饰,明媚的春光中,少女的青春容颜和娇美的花朵交相辉映。

    刘缓在其《看美人摘蔷薇》写道:“钗边烂漫插,无处不相宜”,描绘簪花女子“花面交相映”的美好形象。李清照在《减字木兰花》中写自己年轻时爱美、爱俏的心情,也是用簪花来体现:“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诗人词人们无不是用欣赏的、愉快的心情,描绘簪花女子的美好形象,给人以和谐、轻柔、均衡的美感。

  不光女子,古代男子也有簪戴鲜花的风俗。在宋代,还成为一些典礼的礼仪,由皇帝给群臣赐花,由中使为之插戴。在古代诗词中,男子多借簪花抒写特定的心理。

    比如开创中国浪漫主义传统的诗人屈原就有穿戴香花香草的喜好,单在《离骚》中作者佩戴的名贵香花就有江蓠、芳芷、杜衡、留荑、揭车、菌桂、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