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样式,并带有成熟的封建文明与哲理气息。元代统治阶级信奉喇嘛教,但对其它宗教信仰采取宽容态度,因而传统的佛教艺术仍得到继承和发展。同时,喇嘛教作为佛教的派(密宗),与传统佛教各宗(显宗)并存,使佛教造像亦有增益。“汉式造像”继承了唐宋传统风格,汉化佛教特征更加明显;“梵式造像”受到印度巴拉王朝作风的影响,有其特定的仪轨,虽与“汉式造像”有些共同点,但从外表形象到内在的精神状态,从面型、体型、姿态、服饰、执物,到背光、莲座乃至龛形,大多显露出梵式喇嘛教造像的特征。到了明代,东传的“梵式”已与“汉式”融合一起,佛教造像进一步汉化。清代,“梵式造像”与“汉式造像”并存不悖,各领风骚。特别是一些鎏金铜造像,制作精美,光彩夺目,有的还镶嵌珍珠宝石,十分宝贵。
佛教造像的时代与真伪鉴定方法,要掌握各个历史时期的造像特征,要从造像的材质、造型、面目、服饰、姿态以及刻工、文字、石刻造像的著录,流传经过等综合考察。一般来说六朝和隋唐时代的石造像,其设计独具匠心,人物比例得当,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