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期青花瓷制瓷工艺与技法创新
发布时间 2014-12-16 浏览 60487 次
背、界田以及祁门等瓷石矿产地,在今天的景德镇周围可找到它们的确切位置。由于瓷石中Fe2O3和Tio2的含量较少,因此,用它制造的瓷器外观洁白,而且有半透明感,景德镇宋代的青白瓷烧制即采用瓷石为原料的一元配方工艺,具有胎质洁白,透影性好的特点。但只用瓷石为胎制成的瓷器存在工艺上的缺陷:由于瓷胎中含有大量的玻璃相,使瓷器的烧成时容易变形。景德镇宋代影青瓷的烧造变形情况就较多见。由于一元配方的工艺缺陷,须在瓷石中加入高岭土来克服这些缺陷,这就是二元配方。崇祯十年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土出婺源、祁门两山。一名高梁山,出粳米土,其性坚硬;一名开化山,出糯米土,其性粢软,两土相合,瓷器方成”的记载是瓷器制胎瓷石加高岭土二元配方工艺最早的文献记载,这说明,瓷器制胎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工艺发展到明末过渡期才成为一种完全成熟的工艺而被总结成书。从传世实物看,嘉靖、万历时期官窑产品工艺渐趋粗糙,尤其是万历时期,器形夹扁及塌底现象多见,这种工艺缺陷应该与瓷胎配方工艺有关,而过渡期的“上品细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