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期青花瓷制瓷工艺与技法创新
发布时间 2014-12-16 浏览 60479 次
器”绝无器形变形的情况,也应该与瓷胎二元配方的工艺成熟有关。从蒋祈的《陶记》到宋应星《天工开物》,二者时间跨度从元末到明末,相差数百年,这期间的制胎工艺发展情况如何,目前尚未有这方面的文献发现,但从实物看,元代景德镇窑烧制的影青瓷,尤其是青花瓷,不乏形制体量较大的器物,如果仅以瓷石为一种原料制胎,恐怕难以烧成

,因此,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工艺在元代应该自觉或不自觉地已经用于生产实践,只是到了明末清初过渡期,才完全成熟定型成为一种工艺普遍应用并被总结成书。瓷胎中AL2O3含量的比例大小是判断瓷石加高岭土二元配方工艺产生的依据。一般来讲,如果瓷胎中的AL2O3含量超过20%,即可证明掺用了高岭土, 因为单靠胎土的淘洗是达不到这种比例的。瓷胎中AL2O3含量的增加可以提高瓷器的烧成温度,减少烧成时的变形,增加瓷器的强度而成为改善瓷器质量的必由之路。景德镇制瓷工艺进步提高最基本的措施就是遵循这一规律而逐步完成的。增加AL2O3的含量可由以下几个途径达到:其一,采用含AL2O3较高的瓷石;其二,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