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关注非遗传承 开拓市
下一主题:艺术陶瓷创作必须“尊
2)釉同样在蒋祈的《陶记》里,最早提到了釉的制法:“攸山山槎灰之,制釉者取之,而制之之法,则石垩炼灰,杂以槎叶、木柿,火而毁之,必剂以岭背釉泥而后可用。” 这里的“釉泥”即是配制釉桨的釉石或釉果。这段记载不仅指出了釉灰的制法,而且指出釉浆是由釉石加釉灰配制而成。釉石是未风化或浅风化的瓷石,其中助熔剂含量较高,从化学组成看,它主要含有:SiO2、AL2O3、Na2O、CaO;釉灰须加工配制,“景德镇的陶瓷学者们曾在原产地寺前进行一次传统制备釉灰的考察,并作了详细研究。他们指出釉灰的制备是选用较纯的石灰石,敲成适当大小,堆装于石灰窑内,以槎紫或杂木为燃料先烧成生石灰,经过消解使其转变成熟石灰,然后再在炼灰场内用狼萁(一种广泛生长于我国长江以南各山区的蕨类植物,而不是一般所说的凤尾草)隔层与熟石灰堆迭成均一米高的长方堆,一般为2×3个自然层,然后点火煨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