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期青花瓷制瓷工艺与技法创新
发布时间 2014-12-16 浏览 60476 次
用量的减少可以提高瓷釉的烧成温度,再由于釉灰中着色氧化物Fe2O3随着釉灰用量的减少而减少,从而可以提高釉的白度,瓷釉中K2O含量的增高则可有

效提高釉面莹润光亮程度,更利于增加青花瓷的外观和青花色料的显色效果。因此,景德镇瓷釉质量的改进,是用在釉的配方中减少釉灰用量的方法来实现的。明代的文献记载中,没有发现配制瓷釉时对釉石与釉灰配制比例进行有意识的控制的记载,直到清代,唐英才在《陶治图说》中提到釉灰用量的多少对瓷器质量的影响:“……泥十盆,灰一盆为上品瓷器之釉;泥七八而灰二三为中品之釉;若泥灰平对灰多于泥则成粗釉。” 据对明代各个时期的官窑、民窑青花瓷标本瓷釉成份的测试,明代民窑青花瓷釉与官窑相比,青花瓷釉中影响烧成质量的化学成份CaO 、K2O 、Na2O在早、中期具有明显区别,官窑瓷釉质量明显优于民窑,而在明代晚期的嘉靖、万历时期,官窑与民窑瓷釉成份已十分接近,这与晚明清初一方面御窑厂走向衰落,另一方面民窑却迅速发展的态势,民窑与官窑技术与人员的交流,官搭民烧制度的施行,外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