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担值银二拾四两,中者半之,下者十之三而已,凡饶镇所用,以衢、信两郡山中者为上料,名曰浙料。上高诸邑者为中,丰城诸处者为下也。凡使料煅过之后,以乳钵极研,然后调画水,调研时色如皂,入火则成青碧色。” 崇祯以前,对青料的拣选用水选法,而崇祯时改用煅烧法,这是青料提纯方法的技术进步,也是崇祯国产青料发色更加青翠的原因。清初浙料的使用与珠明料的使用时代从晚明开始,浙料逐渐成为景德镇青花瓷最主要的用料,这种以浙料为贵的情况一直延续到清乾隆时期。成书于清初的《南窑笔记》非常详细地记载了清初青花料的产地和品种优劣: “料有数种,产于浙江、江西、两广,以出于白土者为上品,红土次之,沙土最下。其制法:选择好者洗净入窑燥一昼夜,乳极细,去其土锈,即今画碗之青花料也。其浙料有元子、紫料、天青各种,而江西有筠州丰城,至本朝则广东、广西俱出料,亦属可用,但不耐火,绘彩入炉则黑矣,故总以浙料为上……若江西料差次于浙料,而广料又次于江西矣。” 成书于乾隆八年的唐英《陶治图说》也较详细地记述了清初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