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产地: “瓷器无分圆琢,其青花者,有宣、成、嘉、万之别。悉借青料为绘画之需,而霁青大釉亦赖青料配合。料出浙江绍兴、金华两郡所属诸山。采者赴山挖取,于溪流洗去浮者,其色黑黄大而圆者为顶选,名为顶圆子,俱以产地分别名目。贩者携至烧瓷之所,埋入窑地锻炼三日,取出淘洗始售卖备用。其江西、广东诸山间有产者,色泽淡薄不耐锻炼,止可画染市卖粗器。” 可见,明末以来直至乾隆,浙料始终是优质青花器的首选青料。但有的学者在研究清初康熙时期青花用料时,认为在最优质的康熙青花中,存在使用产于云南的珠明料的情况。但珠明料根本不见清初的文献记载。清初《南窑笔记》与乾隆时期《陶治图说》对清初青料使用情况记载均很详细,均未提到云南珠明料的情况。对云南出产珠明料的最早记载是成书于嘉庆二十年的《景德镇陶录》: “青料为画瓷之用,而霁青、东青各釉色,亦需料配合,以浙江出者为上,云南、广东及本省各处亦产此。” 许多学者推断,云南珠明料的使用已是乾、嘉年间的事。“近代景德镇所用上等青料是云南所产,谓之珠明料,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