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期青花瓷制瓷工艺与技法创新
发布时间 2014-12-16 浏览 60485 次
种成就的取得与青料提纯的技术进步密不可分。另据研究发现,康熙青花呈现纯兰色,不泛紫,不晕散,与色料中AL2O3含量高有密切关系。实验证明,提高色料的C

oO、AL2O3含量,降低MnO、Fe2O3含量,可使青花色彩达到康、乾青花效果。可以推断,清代康熙所用青花色料除采用精选和煅烧以及充分研细等工艺外,还会在色料中掺用一定量的高岭土以提高AL2O3的含量,改进青花色彩的性能,达到更好的显色效果。

4)窑炉结构的改进与装烧方法的进步窑炉结构的改进景德镇历代瓷窑的烧成温度和烧成方法在不同时期有所不同。随着原料和配方的逐步改进,烧成温度逐步提高;烧成温度的提高又和窑炉结构的改进及烧成方法的进步有密切关系。据考古调查发现,景德镇宋元时期窑炉结构为龙窑,明代早期到中期主要是葫芦形窑以及马蹄型窑。《江西大志"陶书》记载了嘉靖时期官窑、民窑的窑制情况:“陶窑官五十入座,除缸窑三十余座烧鱼缸外,内有青窑,系烧小器,有色窑造颜色,制员而狭,每座止容烧小器三百余件,用柴七八十杠,民间青窑约二十余座,制长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