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期青花瓷制瓷工艺与技法创新
发布时间 2014-12-16 浏览 60474 次
大,每座容烧小器千余件,用柴八九十杠,多者不过百杠。” 青窑是烧成质量较高的瓷窑,可以看出,嘉靖时期不同质量大小的瓷器是在不同形制的瓷窑中烧成。同样是青窑,官窑与民窑在瓷窑形制上有很大区别:官窑“制员而狭”,民窑则“制长阔大”。民窑的产量是官窑的三倍有余,但在烧成质量上,民窑不及官窑:“官窑烧造者,重器一色,前以空匣障火。官窑之器淳,民窑之器杂,制由异也(形制不同)。官窑砌欲固,涂欲密,使火气全而陶气易熟,不至松薜。……” 明末,瓷器烧造的瓷窑基本上不存在官窑与民窑形制上的差别了,取而代之的是根据瓷器大小、精粗、用途的不同而进行结构、大小不同瓷窑的更加专业化的分工。崇祯时期,有专门烧造价值并不太高的陶器的缸窑和瓶窑:“凡缸窑不平于地,必于斜阜山冈之上,延长者或二三十丈,短者亦十余丈,连接为数十窑,皆一窑高一级,盖依傍山势,所以驱流水湿滋之患,而火气又循级透上……其中苦无重值物,合并众力众资而为之也。”从《天工开物》的插图可以看出,这种缸窑和瓶窑基本上是龙窑的一种变体;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