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烧造价值较高瓷器的是另一种瓷窑,从形制上看,这种窑与清初蛋形窑非常接近了。唐英《陶治图说》记载了清初瓷窑的形制:“长圆如覆瓮,崇广并丈许,深倍之。上覆瓦如屋,曰窑棚。烟突立其后,崇二丈余,在窑棚外。”。蛋形窑是明末清初景德镇瓷器最辉煌时期的产物。“这种瓷窑的应运而生有其历史和技术渊源,它独特的结构和高效的热工技术不仅在我国陶瓷技术史上起过重要的作用,而且对欧洲早期陶瓷炉窑的设计也产生过影响。”可以说,明末清初高质量青花瓷的烧成是与这种结构独特,具有高效热工技术瓷窑的出现分不开的,由于它的杰出性能,这种瓷窑一直沿用到20世纪50年代初,并被称为“景德镇窑”。瓷窑的结砌,在明末清初是一项非常专业的技能,这种分工的细化从侧面也反映了当时窑业技术的高度发达。乾隆四十八年《浮梁县志》记载清初有魏氏一族精于是造窑:“而窑之高、异、阔、狭,大小、浅深。暨夫火堂、火栈、火眼、火尾之规制,种种不一,精其工而供其役者,为景镇魏氏专其业,而得其佳,元明以来无异也。……他族无与也。” 装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