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期青花瓷制瓷工艺与技法创新
发布时间 2014-12-16 浏览 60471 次
里记载的装烧方法就是元代以后形成的垫饼和细砂装匣仰烧的方法,从传世实物上看,明末清初过渡期的高质量青花瓷的底足处理是极其精细而讲究的,偶见极其细微的粘沙现象,这种高质量的工艺特征是与装烧工艺的改进不无关系的。 六、分工的细化与专业化明末清初,由于政府势力与财力的衰退,御窑厂的衰落,政府对民营瓷为控制日益松驰,民窑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加之商品经济发达,隆庆以来海禁开放,民窑更得到国内外巨大的市场需求的刺激,其生产规模日益扩大。万历后期,景德镇已成为一个因制瓷而繁荣的手工业城市,民营瓷业异常发达。嘉靖时,“浮梁景德镇民以陶为业,聚佣至万余人” ,至万历时,这个数字翻了几倍,“镇上佣工”,“每日不下数万人” ,以至当时景德镇是“万杵之声殷地,火光烛天,令人夜不能寝,戏目之曰四时雷电镇” 在当时全国各大传统窑场日趋衰落的情况下,景德镇制瓷业可谓一枝独秀,“合并数郡,不敌江西饶郡产” ,景德镇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制瓷中心,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制瓷艺人,产品行销国内外。清初沈嘉徵《窑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