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官窑传世器物真赝难辨
下一主题:汝窑瓷片与传世器有区
“敲底”,道光时钧红,由于釉肥厚,流到底足处烧后与所垫物粘连一起,为使其分开。只好人工敲开,造成底足如狗咬一般,但尽管如此,由于年代较长,所敲处,胎色变深,且手感平滑。
“沾窑砂”,由于过去特定的烧窑工艺,往往盘碗底足就沾有较粗的窑砂,如磁州窑碗底足就沾有较粗的窑砂,明清时不少盘碗等瓷器足内也沾有窑砂。
观察其露胎之处胎骨老化及自然磨损情况(伪品之磨损比较平滑,没有真品那么自然)。一般来说古陶瓷真品,其露胎骨显得比较干燥,而仿品则不同,显得轻滑或坚腻。当然也不能绝对而言,有的古陶瓷露胎也很细润坚腻,然而相比仿品还是稍显干燥。
鉴定其垫烧痕迹,如汝窑有芝麻钉支烧,官哥有“跌足”,明之以前之物器时常可以清晰地看到垫烧痕迹,只不过是各窑有各窑的垫烧方法而已。
明之中期以前的器物,其挖脚就特别明显,如宋之瓶的挖脚,明之洪武碗之脚就特别突出,尤其是民窑,仿佛挖得像个小碗(因挖脚挖得浅),而仿品则挖得做作不自然,甚至不是挖脚,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