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益丰富的装饰方法,景德镇御窑厂生产了名目繁多的瓷器造型以满足统治阶级的需求。比如耿宝昌先生的著作《明清瓷器鉴定》认为:“康熙时期的瓷器,造型多样,品种丰富,新品种层出不穷,多达百种以上,为前所未有。”[2]至乾隆时期,由于皇帝本人对新奇产品的热爱,因此,景德镇御窑厂在此时也开发出了众多设计新颖、技术高超的瓷器造型,比如中段镂空的交泰瓶,通体镂花的转心瓶,奇特的乾隆三孔葫芦瓶,以及双联、三联瓶等,这些器物的造型反映出清三代景德镇御窑厂的陶瓷造型一方面在不断地继承明代官窑器的传统,另一方面也开始将设计眼光扩展到模仿唐宋时期陶瓷造型,以及学习同时代的西方造型体系中来,创造力大大加强。
3.融入更多的文化种类
明王朝是属于朱姓汉人的统治政权,在对于景德镇官窑瓷器的制作和发展中常常表现为以汉族文化为基础,相应地吸收外来文化,其中较明显地表现于明永乐时期。由于郑和下西洋带来了大量的异域产品,因此在这之后,景德镇御窑厂在皇帝的授意下开始制造一批模仿西亚金银器的瓷器产品,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