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人性化的哈卡斯怪石
下一主题:可能最早的被子植物—
一块分布有数百个个体、名叫“蜓”的古生物化石8月初在榕江县都柳江畔被凯里市一位古生物爱好者发现。
据苗族侗族自治州科协有关专家介绍,“蜓”这种古生物,仅米粒般大小,出现于古生代石炭纪,绝灭于二叠纪末,是一种生活在古代海洋的单细胞动物,又称为原生动物。蜓的外壳形状像纺锤,日本学者称之为“纺锤虫”。上世纪20年代初,第一个研究该动物的中国人李四光为它取了个中国名词“蜓”。从此,蜓科这个名词,被我国古生物学家沿用到今天。在古生物学上,蜓是原生动物门伪足纲有孔虫目的一个科。
专家称,罕见的蜓科化石是地球历史所珍藏下来的宝贵遗物之一。它在黔东南境内的发现,对于当地普查找矿、研究地质构造以及研究古生物本身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杨志刚李缨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