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茶具的记载,最早出现于西汉王褒的《僮约》,文中的“烹茶尽具”被理解为“煮茶并清洁煮茶用具”。晋代的士大夫嗜酒爱茶,崇尚清谈,促进了民间饮茶之风,开始出现明确的茶具。晋杜育在《荈赋》中记载“器择陶简,出自东隅。酌之以匏,取式公刘”,其中的陶器和舀水的匏都是饮茶用具,表明当时的茶具已初具法相。
茶具的发展与演变,与茶具加工工艺的改进和
茶叶制作方法的改良紧密联系,也是不同时代饮茶方式、品饮艺术和审美情趣的综合反映。
秦汉时期,人们的泡饮方法是将饼茶捣成碎末放入壶中并注入沸水,再加上葱、姜和橘子等调味品煮饮,这样只需要简单的陶器即可。
从秦汉到唐代,随着饮茶习俗的传播,饮茶区域的扩大,人们对
茶叶功用的认识逐渐提高,陶器得到很大发展,瓷器出现,茶具也考究、精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