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古玉辨——牛毛纹的形成机理初探
发布时间 2015-02-13 浏览 51140 次
纹的提出是在陈性的《玉纪》中,他认为牛毛纹是一种出人意料之外的巧沁,并认为是外沁之色。可以说陈性已认识到牛毛纹的成因乃外来色沁入,而非玉质本色,但对于牛毛纹如何形成不知所以,只是笼统的认为:“所谓沁者,凡玉入土年久,则地中水银沁入玉里,相邻之松香、石灰以及各物有色者,皆随之侵淫于中,如下染缸,遇红即沾红色,遇绿即沾绿色,故入土重出之玉,无有不沾颜色者,若无水银沁入,虽邻颜色亦不能入玉中也。”同时又说“凡旧玉必有水银沁入,赝旧则无,盖玉喜水银,玉入土中,久不透风,则朽烂体松。地中随处皆有水银,故水银沁入玉之肤理”。这种把墓中水银作为沁的首要媒介以及旧玉必有水银沁、玉喜水银的看法在当时玉器爱好者中流行一时,并影响了后人对沁的总体看法。对水银沁本身在此不做深究,但牛毛纹的形成和水银是否有关要进行科学论证。

  对于牛毛纹的成因,民国二十四年张景鲲在其编著的《汉玉研究》一书中,除继承陈说牛毛纹为外沁、巧沁之外,还认为:“凡古玉盘出,无论何色,大多有牛毛纹,此系人之精血沁

1  2  3  4  5  6  7  8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