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石雕刻技法--薄意
发布时间 2015-02-18 浏览 51282 次
表现手法。著名的书画金石家潘主兰先生指出:“薄意者技在薄,而艺在意,言其薄,而非愈薄愈佳,固未能如纸之薄也;言其意,自以刀笔写意为尚,简而洗脱且饶韵味为最佳,耐人寻味以有此境界者。”薄意雕刻艺术面世较晚,才有百余年的历史,是从浮雕技法中逐渐衍化而来的。在清康熙、乾隆年间,杨玉璇、周尚均二人,便常在印台四周雕刻极浅的浮雕锦褥纹和环边不断纹。后来,潘玉茂继承杨、周遗法,在印章四周雕刻各种图饰,以掩盖石疵。然而刻法都未能达到十分理想的程度,意境也嫌呆滞简单,因而也难达到最佳的掩饰暇疵的效果,但已是薄意的雏形。

  寿山石中的冻石、田黄、芙蓉等名贵稀少的石种,价值极高,以致令“雕人眼视不敢琢,审曲面执争分毫”。而这些石种虽是天生尤物,也难免在莹彻通灵、色彩斑斓中出现砂格、裂痕、石纹和其他杂质,务必在保护原石形状的基础上,用特殊的技艺加以清除和回避。这就为薄意艺术雕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和用场。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40年代,正值福州寿山石雕“西门派”艺术的鼎盛时期,该派名师陈可

1  2  3  4  5  6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