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化、蚀斑和蛀孔——辩别出土古玉真伪的自我心得
发布时间 2015-02-22 浏览 50954 次
开窗”。观察钙化与“开窗”之间的有机结合,即是我们判断人为或自然的重要手段。拙劣的人为钙化,总是那么一烤一大片,一冲割一圆点。然而自然的钙化,则是玉器入土受闷,长期受周围环境的浸润而成,它千变万化,貌无定式,由表及里,深浅不一,形状无规则,分布不均匀……,总之一句话:自然的钙化必然很自然。看上去钙化与“开窗”相互掺合,很融洽,钙化之中有“开窗”,“开窗”之中有钙化,拿句战略家常用之语,即为“敌中有我,我中有敌”;交界之处,它象祖国的海岸线这般曲折、美丽,有“半岛”,有“岛屿”。试想,高温烧烤、冲割,能达到如此效果吗!

  再讲一讲钙化的“高发区”,就是钙化总是容易在哪个部分产生?有句俗话:“出头的椽先烂”,很能形象地说明问题。在一般的情况下,器物的顶尖、外缘及底面,都比较“出人头地”、“首当其冲”,所以很容易先行钙化。了解钙化的“高发区”,尤如刑警人员破案多了一个手段,对于判断古玉的真伪肯定大有帮助。

  还有一个钙化的“入里”问题。因为有相当一部分伪品,

1  2  3  4  5  6  7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