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壶,以小为尚。明末宜兴制壶名家惠孟臣的小
紫砂壶壶也很有名气,称孟臣壶。若琛杯,指景德镇名家若琛所制的细瓷小杯。孟臣壶与若琛杯,后来成为功夫茶的典型茶具。
据彭光斗《闽琐记》,1766年他途经龙溪,一位当地白叟招待他喝茶:“盏绝小,仅供一啜。然甫下咽,即沁透心脾。叩之,乃真武夷也。”
袁枚《随园食单》谈他在武夷山喝茶的经历:“丙午(1786)秋,余游武夷幔亭峰、天游寺诸处,僧道争以茶献。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椽,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垂垂咀嚼而体贴之。”
上述三则史料,根据描述,为功夫茶无疑。最早明确提到“工夫茶艺”的,是1793年至1800年任广东兴宁典史的俞蛟,他在《梦厂杂著·潮嘉风月记》中说:“工夫茶烹治之法,本诸陆羽《茶经》,而用具更为精致。”他具体描述了潮州喝功夫茶的方法,称要用
紫砂壶壶,小杯,崇尚武夷茶等等。风习一如漳州和武夷山。
厦门的史料泛起较迟。1832年编修的《厦门志·风俗记》云:“俗好啜茶。用具精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