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龙的轨迹
发布时间 2015-03-11 浏览 51968 次
千铁器的广泛使用,导致了磨具的改革,加之“解玉砂”(即水砂)的应用,促进了琢上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

此时,儒家思想将君子之德与玉之特性比较,即“君子比德如玉”,使得佩玉之风盛行。春秋时期的玉龙多为佩饰,继承了西周玉龙的装饰意味的,并创出自己特有的时代风格。造型以璜形器为主,两端作对称龙首,中间雕琢成曲折盘绕的蟠螭纹。纹饰繁简结合。雕琢时阴阳线并用但以阴刻线为主。此时的玉龙,边角处理圆润,特别重视玉器表面的质地抛光,选料较商、周时期精良,很少使用劣质玉材,常见的玉质为白王和青玉。

玉雕工艺至战国时期,创作与表现手法更为独特,一切迎合儒家的玉德理论,产品数量较前代成倍增长。此时的玉器也更加重视选料,镂雕和套环技术日趋成熟,纹样装怖丰富多彩,雕工精细巧妙,生动传神,其琢雕水平几近极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空前高度。

战国玉龙的龙身很长,婉蜒曲折,造型呈S形状; 一般成对出现,龙身上的装饰以谷纹或连云纹为主。也有云雷纹、柳条纹、前状滴水纹、丁字纹、工字纹等辅助纹饰。

1  2  3  4  5  6  7  8  9  10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