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鉴定玉器的科学方法
下一主题:玉器辨伪十六招
☆从选材上看破绽
在选材上,玉工为了达到作伪的目的,首先要在玉质的材料上下功夫。出土的古玉,一般玉质被侵蚀,玉性发生了变化,有的甚至受伤,颜色也有所变化,因此,玉工多选择与之近似的玉来代替。明清玉工往往选择劣质的玉材或玉根子来伪制古玉。明朝人喜欢用苍黄色、玉的边皮,以及带有瑕理的玉材仿制;清代有些玉工着眼于将残损的古玉改造,制成不同形制的玉器,乾隆时期就曾将大量的旧玉改制,这类改制的旧玉,或多或少还保留着古玉的某些特征。而近几年制伪玉者,大都从书本上依图仿制,所制伪品作工接近原器,可他们多忽视玉质的特点,有的用岫岩、杂石之类的防制战国、汉代名器,从玉质上极易辨认。
☆从雕工上看破绽
在伪玉的雕工技法上,宋元以后的制伪工具已经与古代有所不同,一般采用钢铁的跎钻,跎具的旋转明显加快,反映到伪玉上,机器痕迹十分明显,钻孔、打眼、磨底的方法都与古代不同。比如在制作玉璧的谷纹时,采用管钻打钉,去底后使谷钉突起,留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