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处于“进行时”,什么时候泡沫挤干,什么时候市场才可能在夯实底部的前提下,真正回调向暖。收藏市场的“底色”是什么?“调整”一词,原本只是对行情下跌或在低谷徘徊的一种“美其名曰”。但是,从2015年春拍我们可以看到,艺术品市场在这一轮的调整行情中,的确“暗流涌动”,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结构性调整”,其背后的驱动因素是收藏取向、价值标准的变化。一方面,前几年重复交易、创下高价的那些拍品不敢投放市场,或者调低底价上拍仍遭冷遇;另一方面,资源稀缺的古代书画、文化信息含量丰富的名家书法、近现代的一些精品“生货”,以及瓷杂部分的文人雅玩,却成为行情下滑过程中的“中流砥柱”,而与“金石”概念相关的一些板块,则在不断地逆势上扬。嘉德春拍的古代书画部分共有八件作品过千万元成交。其中,明代郑重的《江山胜览图》以4600万元成交拔得头筹,原因即在于郑重作品市场流通量很少,而此件作品堪称精妙与宏大并举。该作品竞价极为激烈,1000万元后仍有四位买家反复争夺,甚至出现跳级竞价。成交价排在第二金农隶书《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