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经典展中的非经典因素
发布时间 2015-06-19 浏览 50472 次
处,也有相似的“东蜀文氏”一印,却是一方仿刻的伪印,其中的“蜀”字明显刻走样了。这岂非“此地无银三百两”,昭告世人范仲淹《道服赞》的原件已经“狸猫换太子”了?

元代著名的书法家康里子山,是西域来的色目人,西域康里部落是古代哈萨克族的族源之一。这位少数民族书法家是元代继赵子昂以后的书法大家。为此,经典展展出了故宫收藏的康里书写的3米多长的高头大卷巨制《草书张旭笔法卷》。笔者原先研究西域书法时曾对康里的书艺情有独钟,从未对这件草书大作产生过异议。这次有幸得见故宫藏元任仁发《张果见明皇图卷》后康里子山的题跋真迹及康里的两方细朱文真印,始知《草书张旭笔法卷》写得笔弱势失,徒有其表,书印皆仿,实不可靠。

在观赏故宫藏元代著名书家邓文原《章草急就章卷》后的元人杨维桢题跋时,忽然想起王绎《杨竹西小像图卷》后也有杨氏落款为“抱遗叟”的一段题跋,写得笔圆势强,与此大相径庭。经再三辨析,才知道邓书及后面的元人石民瞻、杨维桢、张雨三跋均系一手伪造。毛病就出在这些文跋的书法与《道

1  2  3  4  5  6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