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市场的弊病
发布时间 2015-07-04 浏览 50546 次
镇院之宝,其他作品全部流入市场低价出售。这种行为伤害了全国各地的画家及书画爱好者,在社会上造成不良的风气,同时对同类书画院又产生了负面影响。这是弊病之二。

由此看来,级别、职称、职务等光环,不能代表画家本身的创作能力,而往往这些光环又使不少画商与藏家的内心虚荣难以摆脱,这就给中国画市场埋下了风险与危机的根源。因此,名家不等于名画,而名画往往出自于勤奋画家和真正名家之手。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达芬奇创作《蒙娜丽莎》据说前后用了四年时间,这幅画人物自然,表情丰富而神秘,从中体味出画家的创作投入和对模特心态的细微刻画。

当时,画家对“著名”一词很陌生,这一词是后人见到他的一批作品后加上去的。几个世纪过去了,这幅画与其他作品一直成为人们心中的经典偶像。而在今天,一幅画能创作四年的,能有几位名家?认真投入精品创作的又有几位?当然,在市场经济社会的今天,若用达芬奇的创作精神要求现在的每位画家是不可能的。但作为政府供养的画家,从生活条件和创作环境讲,完全有能力从

1  2  3  4  5  6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