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绣年代的鉴别应从质地、纹样、色彩、款式等方面识别。质地就是织绣的底料,它的制作结构很具有断代性。例如五枚缎,目前所知,它的出现最早在元代。所以如果见到的织物是五枚缎,它一般不会早于元代。如果见到一件八枚缎,它的产生一般在清代,而且是清中晚期的可能性更大。纹样和色彩也最能反映不同时代的变化,而且有时同瓷器、绘画等艺术品一样都具有时代特征。比如绣品上龙的变化,明代以前的龙身体细长、造型多变,但到明代,龙的造型逐渐定型,样子凶猛。到了清朝,龙身逐渐变粗,龙须披散。在色彩的使用上明代装饰性强、庄重,明万历时流行著名的万历五色。乾隆时期流行玫瑰紫、绛色,光绪宣统时,则用宝蓝、天青、库灰色等。款式也是年代鉴别的要素之一。例如袍衫的款式演变,清初尚长,顺治末减短至膝,不久又加长至脚踝。在清中后期又流行宽松式;清晚期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式袍衫的款式又变紧身起来。总之年代的鉴别应综合多方面的内容考察才能断代。鉴别一件织绣的品种和年代,最终是要确定其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所以在鉴别一件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