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紫砂壶的泥性与肌理
下一主题:中国古代瓷器纹饰(四
迷雾缭绕的“秘色瓷”身世之谜终于解开!
那么,“秘色瓷”之秘究竟在哪里?根据考古考察,结合现代技术分析,一般认为有原料和工艺两方面。
根据分析,烧制“秘色瓷”的瓷土出自浙东当地,是一种石英、高岭、绢云母类型的混合型矿物。它含铁量高,可塑性强,耐火程度高,结合性能好,是当时历史条件下制作越窑青瓷的最好材料。
而“秘色瓷”的釉料也是就地取材,其Fe2O3、TiO2的含量较一般越窑青瓷为高。一种理解是,“秘色瓷”的胎泥、釉料均经过极为严格的筛洗,使用前需反复夯砸、淘洗,历经“九秋风露”,以致其化学成分已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
釉色不但与釉料化学成分有关,而且也与窑炉中烧成气氛切切相关。
中唐晚期以前,承早期越窑采用明火叠烧工艺。虽然到初唐对窑炉结构进行了改善,提高了窑内温度,但除一部分还原焰较好的器物呈青色外,很大一部分由弱还原焰或氧化焰烧成,呈色青中泛黄。
唐晚期、五代时期,越窑青瓷在胎釉配方、窑具和烧制方面均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