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对杉木利用有专门记载:“材质轻膏润,理起罗致,入不敷出土不坏,可远甲虫。作器,夏中盛食不败。”南宋戴侗《六书故》也说:“杉,所衔切。杉木直干似松叶芒心实似松蓬而细,可为栋梁、棺淳、器用,才美诸木之最。多生江南。亦谓之沙,杉之伪也。其一种叶细者易大而疏理温,人谓之温杉。”因此,杉木成为当时南方人工培植的主要树种之一,据福建《建宁府志》记载,朱熹在福建建瓯讲学的别墅周围就形成了“绕迳插杉”的景观。南宋袁采还在《袁氏世范》卷中说:“今人有生一女而种杉万根者,待女长,则鬻杉以为嫁资,此其女必不至失时也。”宋末方回在《桐江续集》卷一五《沂江回溪三十里入婺源界》中也谈到了杉木在当时民生中的重要性,他说:“厥土最宜杉,弥岭互岗麓。种杉二十年,儿女婚嫁足。杉林以樊圃,杉皮以覆屋。猪圈及牛栅,无不用杉木。”
北宋苏轼曾在《秧马歌》中谈到秧马(至今仍在水田中被人们使用,多被称为秧凳)这种插秧农具,它形似小船,底部设托板,以免在泥水中下陷,人骑坐于其背上,以两脚在泥中撑行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