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位,这固然占有丰富的优质型瓷原料,便利的水路交通,大量的松木和杂木作燃料有关,更重要的是它在窑炉和烧成技术上有独到的改进和提高,创造了景德镇独有的蛋形柴窑。……我国早在三百多年前就能利用空隙隔热的方法砌窑,而且能就地取材利用当地耐火度较低的田土质砖和田土黄泥,不用卷篷架就能砌筑起这样能烧1320℃高温的窑炉,表现了景德镇筑炉和烧窑工人的聪明才智,是窑炉史上了不起的事情。” 潘文锦、潘兆鸿先生是专志于研究柴窑与颜色釉的专家,他们在《景德镇的颜釉》一书中,对柴窑的详细结构特点,火位的分布,火焰与气流的变化,对“一装二烧三熄火”和操作规范作了详尽叙述,使我受益匪浅。 曾记得一九八六年吧,这期间我常去镇上,当时建国瓷厂和古窑瓷厂的柴窑同烧三阳开泰花瓶,担任古窑瓷厂的厂长正是建国瓷厂的生产科长,古窑瓷厂的三阳开泰花瓶釉面的滋润总比不上建国瓷厂的。窑一样,松柴一样,配方一样,究其原因,他们说,窑与地理风水有关,非人力所及。我当时听得很玄。后来,从资料《周礼?考工记》中有这样的一段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