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的“安溪茶道”
发布时间 2016-06-14 浏览 50973 次
价权、稳定销量相比,中小企业往往面临销售难、销售价格低等困境。安溪近500家茶企中,除了少数知名企业之外,大量的中小茶企长期处于无牌或弱品牌状态。

“安溪茶产业转型,很大程度上体现为破解中小企业生存难。”王文礼一针见血地指出。

按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和“一个公共品牌、一套管理制度、一套标准体系、多个经营主体和产品”的思路,去年底,安溪茶叶协会组织安溪全县115家中小茶叶企业,成立安溪铁观音茶叶公共品牌——“行好韵”。

“我们大量中小企业的茶产品质量并不输品牌茶叶,但由于缺乏品牌影响力,档次上不去,价格和销量也跟不上。”安溪茶叶协会秘书长林松洲说,“我们成立公共品牌,就是希望借此攻破大量中小茶企无牌发展的困境。”

运行以来,由于执行严苛的质量标准,在安溪当地政府和茶叶协会的大力推介下,“行好韵”茶品牌迅速在业界产生影响。

“过去没品牌,好茶也卖不出好价钱。现在有了公共品牌,每公斤茶叶的价格由过去的100元左右卖到300元。”在安溪中国茶都,销售“行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