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鉴赏术语与俗语
发布时间 2018-08-16 浏览 50797 次
总有破绽可寻就是了。

  

  俗语中的“水坑”、“脏坑”、“发坑”和“半发坑”则不仅是说器物呈现的表面特征,还特指出土地相应的土壤环境以及器物呈现的品质特征。

  

  “水坑”器的出土地点多为湖南、湖北以及浙江,通常表现为色彩鲜亮、表面大多光润如镜。或绿得湛然,或黑得油亮,就像刚刚从水里捞出来的。因此,常与“水坑”器伴随出现的俗语还有“绿漆古”和“黑漆古”。

  

  严格意义上讲,“绿漆古”是铜器绿锈生成之后,由于水文地质条件变化或者墓葬、窖藏常年浸水,器物表面的浮锈自然脱落,却因年代久远,绿色牢牢地浸染在器物表层上形成的,好像罩了层薄薄的绿漆,故俗称“绿漆古”。

  

  “黑漆古”的道理与“绿漆古,,相似,主要似取决于当地水质和土壤的酸碱度等,有器物长期传世形成的自然“包浆”,也有青铜器本身合金成分差异造成的原因。一般来说,器物出土时即黑亮如墨,表面几乎没有绿锈者,多为春秋、战国、两汉时期,而且战国、西汉的情况

1  2  3  4  5  6  7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