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人民币红一角与绿一角
下一主题:先秦钱币的介绍---刀
商代晚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交易范围不断的扩大,中国北方因不易获得数量众多的南方海贝,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这时,人们又想出了以其他材料防制贝形货币的方法,如陶、石、骨、玉、铜、金等,其中铜仿贝的发明是中国金属铸币的开始。天然海贝的品种也很多,有“货贝”(又名齿贝)、 “拟枣贝”、“阿文绶贝” (又名大贝、虎斑贝)、“伶鼬榧螺”等,其中“货贝”比较常见,贝面上有一条长长的齿槽的称为“贝齿”或“贝唇”,贝的正面较为平整,贝的侧面稍微鼓突,人们为了便于携带方便,在货贝的背部多凿有小孔,早期孔相对小,称之为“小孔式货贝”,以后,穿孔逐渐扩大,称为“大孔式货贝”。春秋战国时期的“货贝”背部几乎磨平,称为“磨背式货贝”。“铜仿贝”一般仿货贝之形,早期者与天然贝形制相近,春秋以后,南方楚国地区又铸铸造出有文字的“铜仿贝”是为有文铜贝,它的外形有的像蚂蚁爬鼻有的像鬼脸的样子,所以俗称“蚁鼻钱”或“鬼脸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