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阗玉与清代宫廷玉器
发布时间 2019-09-03 浏览 54044 次
佩玉习俗,清代宫廷内佩卡既是一种文化现象,又有相应的习俗、制度。在宫廷遗玉中有大量的下佩、坠、下头饰,这些作品制造精致,用玉精良,继承了明代制玉的传统工艺。存器物造型及加工精度上又有较大发展。宫廷玉佩的制造在嚎熙时已经进行,乾隆时进入高潮。“乾隆玉佩”征清代是官史、十人追逐的对象。在现今也是收藏家追逐的对象。乾隆玉佩的特点就在于玉好工精,而其巾最著名的是一批带有“乾隆年制”款及千字文序号的玉器,这批玉器的制造大约在乾隆中期或后期,嘉庆时又有仿制。日前见钊的序号84以后的玉器都属于玉佩类。以白玉或青白玉作品为主,而作品所用之玉应为新疆和阗玉。这一点在乾隆为二件白玉斧佩所题之诗中有明确说明。白玉斧佩二件,为故宁90708、故字90709号,佩装于册页式匣中,匣上分别刻有“纽佩昭文”“浮筠贲色”等题词,二件斧佩一样,高1 8.8、宽7.5、厚0.6厘米,佩形似斧,中部饰人面纹,人而的下侧为孔,上侧有乾隆题诗“和阗玉虽多,如脂亦难致。兹质实琳琅,无瑕葆精粹。相材做斧佩,刚柔协中义。隐现刻夔纹,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